IMG_1213.jpg

馬齒徒長的數十年歲月裡, 對台灣東部金針花()海的印象, 都侷限於網路分享與媒體報導, 就是那黃澄澄的山坡的搖曳花海, 就是那風吹夢幻的詩意遐想~!!

今年(2016)刻意安排一趟金針花遊賞行程以一償多年宿願, 雖然部份時段的天候狀況未臻完美卻也心滿意足, 因為隨著遊賞的心情、天候、時段與方式都將有不同意境與心情的呈現!!

……………….

搖曳風中的金針花海輝映著在豔陽下的炫目金黃,在藍天白雲、重山河谷的襯托下,豐富了顏色的精彩與構築了層次的美感,是最美麗的金針花海。

台灣花東地區金針花期:8月中旬到9月中下旬

金針花路線圖.jpg

【2016 金針花滿貫行腳 ~ D1 玉里赤科山、D2 富里六十石山、D3 太麻里金針山】

玉里 赤科山 (赤柯山)

花東縱谷海岸山脈上海拔約800公尺~1200公尺的赤柯山,在日據時代整片山頭曾盛產堅硬的赤柯樹,在當時被輸出至日本做成槍托而聲名一時,因此當地被稱為赤柯山。

開車前往赤科山可自玉里往北經高寮大橋,與縣道193直接上山, 或南經玉里大橋接縣道193北行過中油赤科山加油站後右轉上山, 上山路徑狹窄而蜿蜒陡升, 行車其間應留意彎道會車!!

當然, 也可以搭乘火車至玉里車站再就地租機車上山, 或是以自行車登頂賞花!

赤科山.jpg

1L2A7129A.jpg

1L2A7132.jpg

1L2A7145A.jpg

1L2A7154A.jpg

1L2A7159A.jpg

1L2A7161.jpg

DSC_0872.jpg

DSC_0879A.jpg

DSC_0890A.jpg

DSC_0898A.jpg

DSC_0901a.jpg

DSC_0912.jpg

DSC_0921.jpg

【富里 六十石山】

有小瑞士之稱的六十石山, 從池上鄉往北行約13km即可抵達六十石山入山叉路口, 一路蜿蜒上山, 路徑不寬小心會車 (花季期間採取單向環繞景區管制方式).

<富里火車站往北行至上山路口約6km; 玉里火車站南行至上山路口約15km>

六十石山,設置有六座觀景亭,皆以金針花別稱來命名:黃花亭、鹿蔥亭、宣草亭、丹棘亭、療愁亭、忘憂亭;最高點涼亭名曰忘憂亭,曲折山路約有九公里長,海拔一路攀升到九百六十公尺。佇足各處高點可欣賞不同的景致,或觀日出、日落、夜景、雲海,或遠眺花東縱谷、東部海岸山脈。

六十石山.jpg

1L2A7251.jpg

1L2A7256.jpg

1L2A7257A.jpg

1L2A7260A.jpg

1L2A7268.jpg

1L2A7280.jpg

1L2A7284A.jpg

1L2A7291A.jpg

1L2A7296.jpg

1L2A7310.jpg

1L2A7313.jpg

1L2A7317.jpg

1L2A7328.jpg

1L2A7345.jpg

1L2A7357.jpg

1L2A7358.jpg

1L2A7367.jpg

20160708_191306.jpg

20160708_193650.jpg

20160708_194746.jpg

20160820_105117.jpg

20160820_110845.jpg

DSC_1079.jpg

DSC_1085a.jpg

DSC_1098A.jpg

DSC_1135.jpg

DSC_1136.jpg

DSC_1140A.jpg

DSC_1146A.jpg

DSC_1149.jpg

DSC_1150A.jpg

DSC_1167A.jpg

DSC_1171A.jpg

DSC_1172A.jpg

DSC00193.jpg

DSC00202.jpg

DSC00208A.jpg

DSCN2727.jpg

DSCN2732.jpg

IMG_1128.jpg

IMG_1201.jpg

IMG_1213.jpg

IMG_1215.jpg

【太麻里 金針山】

金針山座落於面海的太麻里鄉與金峰鄉交界, 海拔約1340公尺, 是東部3座金針花海的山麓中,沿線景觀最多樣的一座。

至於太麻里地名的由來。據報係源自清代文獻載有太麻里為「兆貓裡」、「朝貓籬」、「大貓狸」和「太麻里」,及至日治時期才有「太麻里」之稱,其意之於東排灣原住民為「太陽照耀的肥沃之地」。

從台9線轉入令人感覺舒暢的林蔭道, 隨著高度的增加路面開始縮小會車空間局限, 隨著指標不斷地迴繞在重山之間, 蓊鬱的山林間或漫著幾坨浮雲, 很是詩意!

前往忘憂谷的道路既陡峭又狹窄, 全程僅容一小車經過行車困難, 因此在花季期間管理當局特予以管制單向環繞產業小道而行, 尤其自雙乳峰回程的下坡產業道, 異常陡俏宜小心慢行而過!

金針山路線圖.jpg

0011001_61_Map.jpg

1L2A7447.jpg

1L2A7457.jpg

1L2A7463.jpg

20160821_110700.jpg

DSC_1211.jpg

DSC_1212.jpg

DSC_1217A.jpg

DSC_1227.jpg

DSC_1236.jpg

DSC_1266.jpg

1L2A7472.jpg

DSC_1241.jpg

DSC_1242.jpg

DSC_1248A.jpg

DSC_1251.jpg

DSC_1254.jpg

DSC_1256.jpg

DSC_1258A.jpg

DSC_1260.jpg

1L2A7476A.jpg

1L2A7480.jpg

1L2A7481.jpg

1L2A7482.jpg

1L2A7483.jpg

1L2A7485.jpg

1L2A7487A.jpg

1L2A7489.jpg

IMG_1276.jpg

IMG_1279.jpg

IMG_1293.jpg

IMG_1295.jpg

IMG_1300.jpg

9線沿線景點:

伯朗大道

大波池

東里車站

多良車站

鹿野高台(熱汽球季)

9線沿線補給點:

富里   潘媽媽客家美食

池上   悟饕便當

池上   大池豆包店

台東市 大園日本料理

Martin Lin

更多金針花山景照片分享在相簿連結:  http://martinlin46.pixnet.net/album/set/15542768

【有關金針花的來由與相關典故】

萱草(拉丁文屬名: Hemerocallis fulva),Hemerocallis源於希臘文,為「一日之美」的意思,其花從日出而開至日落而謝,隔日即換上另一、二朵綻放。又稱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原產於中國、西伯利亞、日本和東南亞,臺灣於1661年由華南引入。

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於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故又名Orange Daylily。結出來的果子有翅。

在華人世界中視其為母親花,相對於歐美採用的康乃馨。宋朝詩人蘇東坡曾有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撥,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其中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心。 又三國文學家嵇康《養生論》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是以別名作「忘憂草」。

至於為何萱草會成為母親節之花呢?原來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種一些萱草,希望母親看著這些花,就能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歷代文人也常以萱草詠吟的題材,因此萱草在中國就成為象徵母親的花。

<以述參酌引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內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