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周原 出處:天下雜誌 2011/11


你要表達不同意見,就要學會獨立思考。你要學會用自己的邏輯和知識,判斷事情的真相。


有些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以此為榮。


「雲端科技好!」「賈伯斯好!」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不出道理來,只因為別人都這麼說。


懂得獨立思考的人,一定要知識廣泛,才能用不同角度思考事情,提出新的看法。


因此,我鼓勵大家多閱讀,大量吸收知識。


此外,人要保持謙卑,聆聽各方意見。這不是附和別人,只是參考他們的觀點。


很多人有了點知識,就變得很驕傲,別人說的話,都聽不進去,這真是令人遺憾。


你知不知道,很少有驕傲的科學家。偉大的科學家都很謙卑,因為他們一輩子聆聽、吸收知識,最後發表新的看法,才能一鳴驚人。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更遠。發表不同意見,首先要聆聽不同意見。等你消化這些知識,就能找到不同的觀點。


當你想清楚事情的道理,你說話就會合乎邏輯。說話沒有邏輯,你的意見當然不會被採納。


態度也很重要。如果你說話有道理,但是態度傲慢,恐怕只會造成反效果。


我國學生比較缺乏的,是表達不同意見的勇氣。


這問題出自於教育體系。老師拚命灌輸知識,學生沒時間思考,只有背誦,當然無法發表他的想法。


表達異議 別怕得罪人


我希望教育人士多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能思考和討論。


最後,表達不同意見時,不要害怕得罪別人。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堅持,只想要面面俱到,怎麼提出新的觀點?


記得在民主社會,所謂「多數」的意見,也有接近半數的人反對。


當你勇敢、謙卑、理性地表達不同意見,就算別人不同意你,我相信他們也會聆聽你。


只要有點耐心,經過一段時間,你就能說服別人。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都是有道理的話,因為沒道理的話,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當然,你可能因為意見跟別人不同,而遭受批評。如果對方的批評毫無道理,我認為不需要理睬。


但是如果別人批評得有道理,我們也要虛心接受。有道理的批評,我就接受,就這麼簡單。


發表不同意見、傾聽不同意見,兩者是一體的兩面。它們形成的循環,就是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理性討論。


(李家同,曾任靜宜大學、暨南大學校長,現任總統府資政、清華大學鈺寶科技榮譽講座教授。今年年初,教育部頒予他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肯定他對弱勢學童的關注。同時,他發表「成功的人不看Facebook(臉書)」等言論,遭到網友圍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