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的興建係日據時代基於經濟利益而開闢的森林鐵道, 後因方便伐木工人與居民上下山而增加客運的附加功能, 為日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旅遊活動開啟方便之門!!

 

 

 

多年以前曾搭乘柴油火車上阿里山, 一路搖搖晃晃, 頓頓走走, 曾經下車快步陪著它一起前進在往阿里山的路上, 一點也不擔心它會拋下我而去….

 

當時, 就在『阿里山舊火車站』與『沼平車站』仍可見蒸汽火車頭呼呼的拖著木材下山, 這懷古景象如今已不復見….

 

 

相信阿里山是我們多數人的共同回憶, 而森林火車更是獨樹一格的體驗, 我們雖不能為它做什麼, 但最起碼應該瞭解、關心它!!

 

 

是否該著手整理一系列的阿里山相關資料了呢???

 

 

文章有點長, 但值得看!!

 

 

Martin Lin

 

 

山中夜色抱月眠居然仙境非人間

 

中央社 /  2009/07/31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

 

系列(1):歷史篇(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

 

阿里山名列「台灣八景」之一,以日出、雲海、晚霞、神木、登山鐵道等「五奇」而聞名;其中的阿里山森林鐵路,是日人為了搬運阿里山區廣大的原始檜木而闢設

 

在阿里山鐵路服務50年的已故站長張新裕,生前曾對這條高山鐵路作過詳細調查,退休之後,完成著作「阿里山森林鐵路縱橫談」一書,成為記錄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重要參考典籍。

 

根據張新裕調查,阿里山森林鐵路早期的歷史,幾乎等同台灣的殖民史,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割讓台澎給日本;日本領台初期,即著手阿里山開發計畫,準備砍伐珍貴的紅檜,運回日本當高級建材。

 

台灣割讓的第二年(1896年),林圯埔(今南投竹山)撫墾署長齊藤音作,率領東京帝國大學助教、台灣總督府技手、大阪朝日新聞記者等27人探勘新高山(玉山),途中發現阿里山區有廣大的針葉林場,於是向台灣總督乃木希典報告。

 

乃木希典根據齊藤音作的報告,研擬開發阿里山森林計畫。翌年,齊藤音作進一步深入阿里山區調查,發現原始森林中,盡是千年古木,於是再度向總督府報告。此後,總督府先後指派數批專家上山複勘,初估森林面積「十萬町步」、蓄積「一億尺締」。

 

日本內閣接獲台灣總督府的報告後,認為阿里山頗具開發價值,但因高山木材搬運困難,經多方考量後,於是擬定阿里山森林鐵道開發計畫

 

19003月 ,日方初次調派鐵道部技手飯田豐二等專家上阿里山探勘。 19032月台灣總督府指派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負責開發及森林鐵道測量。1904年台灣總督府將編好的阿里山森林經營預算,送到日本帝國議會審議,但因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因財政緊縮而擱置。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帝國議會重新審議,於1906年通過阿里山森林開發案,由台灣總督府與大阪合資會社藤田組簽約開發,同年57日 鐵道實測隊開始進行測量, 620日藤田組副社長藤田平太郎率員探勘阿里山,露宿現今的眠月山區

 

當晚,藤田平太郎在靜思中,吟詩一首:「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跡,鳴泉當作舊時音。」藤田平太郎並寫下當時景況:「古木蓊鬱畫尚晴,入夜傍石泉而宿,少焉,月出水鳴,一境幽靜,終夜不眠。」因而把當地命名為「眠月」,地名沿用至今

 

190611,嘉義廳技師小笠原富二郎上山勘查鐵道路線時,在森林中發現一棵紅檜巨木,估計有3000年樹齡,由於樹形巨大,因此敬為「神木」。可惜,阿里山神木於199771日 的風雨中倒伏,3000年古木從此走進了歷史。

 

 

 

穿山越嶺百轉旋登臨絕頂可摩天

 

中央社 /  2009/07/31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

 

系列(2):開發篇(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阿里山森林鐵路以「螺旋狀」爬升、「之字型」以退為進,穿山越嶺,千迴百轉,獨特的施工設計,引起世人讚嘆,尤其登頂之後,山勢巍峨,雲海茫茫,氣象萬千,道盡開發艱險。

 

1904310,日本鐵道部技手川津秀五郎率隊探勘樟腦寮、獨立山、交力坪、奮起湖、十字路等鐵路預定線,發現最難施工的是獨立山段,因為自樟腦寮以上,有獨立山擋道,要翻越獨立山,誠非易事。

 

獨立山海拔雖僅816公尺,但在1907年施工時,卻讓鐵路設計師傷透腦筋,就在鐵路設計師苦無對策之際,無意中看到一隻蝸牛,讓他頓時產生靈感:「如果火車能像蝸牛背上的螺旋紋,環繞著錐狀的獨立山爬升,就能爬上山頂!」經過8個多月的施工,獨立山螺旋路線終於完工,火車從海拔577公尺開始環繞上山,到了海拔761公尺離開獨立山,短短4.43公里的路程,讓火車爬升184公尺,總共潛竄10座山洞,隧道總長1.86公里,可以說是世界鐵路的奇觀

 

同年,藤田組實測手新見喜一在測量時,發現第一岔道至阿里山之間,有大塔山擋道,無法像獨立山一樣利用迴旋式爬登法,於是研擬提高坡度,以「之字型」方式,先倒退、再前進,歷經4次的以退為進,火車就從海拔1827公尺,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

 

當火車行經鐵路62.7公里處之後,旅客坐在車廂內,可以明顯感受火車一下子前進、一下子倒退;一下子仿佛快要撞上山壁了、一下子又「倒退嚕」爬升,相當有趣,這一段約9公里的路程,就被喻為「阿里山碰壁」

 

1907年,藤田組已斥資131萬日圓興築鐵路,評估必需再增資150萬日圓才能建好,但因日後收益難以預期,翌年在總督府認可下,發表經營中止聲明,並舉行解散儀式。嗣後,於1908年由日本官方接手繼續開發。

 

1912年(民國元年)1220日 ,先後歷經13年興築的阿里山森林鐵道終於完工,總共耗資2544893日圓,其間有22人不幸殉職。

 

19121225,滿載檜木的「丸太號」聯掛7節貨車廂,以試運轉方式,從阿里山「二萬坪驛」開到嘉義「北門驛」,阿里山森林鐵路正式通車。

 

1915年,日人將鐵路延長至「阿里山驛」,鐵路全長71.4公里,並開始闢築眠月、石猴支線。到了1930年,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支線總長已達108公里

 

台灣光復後,經營森林鐵路的林務局,為了服務觀賞日出的旅客,於1984年開闢祝山支線,並於1986年元月完工通車。從此,遊客「欲看朝陽出玉山」,就「不怕羊腸路滑難」了

 

 

 

雲海茫茫迷野徑虧損連連向黃昏

 

中央社 /  2009/07/31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

 

系列(3):經營篇(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

 

19829月阿里山公路(台18線)通車後,因公路行車時間短、票價比鐵路低廉,鐵路乘客因而大量流失,使得阿里山森林鐵路面臨經營困境,也為日後的民營化留下伏筆。

 

阿里山鐵道文化協會發起人麥正治表示,阿里山鐵路開發初期,火車純粹以運材為主,設備非常簡陋,當時全線50個隧道、77座橋樑均為木造,火車也只有「運材車」與「工程車」兩種。

 

森林鐵路開通後,每天從阿里山砍伐的巨木,被一列列的「運材車」運下山,伐木極盛期,從阿里山載運原木下山的列車,每天高達60輛左右,而每輛車可載10噸重原木,這樣的伐木速度,一直持續到台灣光復初期還方興未艾。

 

公元19181229,日本政府為了因應沿線居民與伐木工人的需要,在運材車後面,首次加掛連結客車廂,稱為「便乘列車」,成為阿里山森林鐵路兼營貨運、客運的濫觴

 

由於當時列車是以蒸汽火車頭拖曳,速度相當緩慢,上山平均時速12公里,從嘉義到阿里山需要7個小時。「大東亞戰爭」爆發後,由於媒源相當缺乏,因此採「雙日上山、單日下山」措施,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後,才恢復每天雙向對開。

 

為了縮短行車時間,林務局於民國52年購進「中興號」特快車,逐漸淘汰燃媒的蒸汽火車,改為柴油化列車,由於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市,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只需2小時50分鐘,因此大受旅客歡迎。

 

此後,隨著國民所得逐漸提升,旅遊風氣逐漸盛行,各地遊客紛紛湧向阿里山,致使原來的「中興號」特快車不敷使用,林務局於是在民國62年元旦引進「光復號」特快車,並機動加班,以因應連續假日或櫻花季的大批遊客

 

儘管林務局竭力改善營運方式,一再更新設備、添購豪華車廂,但是鐵路終究無法與公路匹敵,阿里山公路通車後,搶盡了鐵路的生意,在不同運輸成本競爭下,鐵路虧損與日俱僧,逐漸走向黃昏

 

麥正治分析指出,阿里山公路開通後,鐵路虧損至少具有下列四點原因:

 

第一、鐵路經過地區大多為懸崖峭壁,火車穿山越嶺,千迴百折,折舊率高,加上地形特殊,山陡流急,每逢豪雨成災,路基保養及災害修復經費龐大,僅靠旅客運費收入,根本不夠

 

第二、為了配合觀光事業,加強服務品質,火車必需擴大維修,因而增加火車與鐵路維修的工程費,而這些維修工程費數額又非常龐大,增加營運成本,因此,造成連連虧損

 

第三、阿里山森林鐵路坡度大,載重量有限,不能無限制加掛車廂,而且路線彎曲,運輸能力小,間接影響營運收入

 

第四、阿里山公路是由公路總局撥款維修,鐵路卻必須自費保養,在運輸成本懸殊下,失去公平競爭的基礎;更由於票價懸殊,部分遊客紛紛捨鐵路而就公路。

 

 

 

莫怪山高路蜿蜒功敗垂成奈何天

 

中央社 /  2009/07/31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

 

系列(4):圖存篇(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

 

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的鼎盛時期,大約在阿里山公路通車的前幾年,但自從公路通車後,鐵路營運每況愈下,雖然林務局幾度振作,力圖改善,並推出優惠方案,但最後仍功敗垂成。

 

阿里山森林鐵路在蒸汽火車頭行駛的年代,由於沿途必須調換車頭及停車加水,不僅行車時間長,停靠站又多,因此,沿途停靠站的生意特別好,其中交力坪的肉包、奮起湖的便當都非常有名,奮起湖有「便當王國」的美譽

 

世居奮起湖的阿里山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長林金坤表示,在蒸汽火車行駛的年代,從嘉義市至阿里山必須分3段更換火車頭:

 

第一段嘉義市至竹崎,屬於平地線,以18噸火車頭牽引;

 

第二段竹崎至奮起湖,必須更換曳引力較大的28噸火車頭,以利爬山。

 

第三段自奮起湖至阿里山,仍以28噸火車頭為主力,由於火車頭沿途必須加4次水,因此,目前一些小站仍保有加水用的「水鶴」,頗能發思古幽情。

 

不過,自從民國71年阿里山公路(台18線)通車後,阿里山鐵路逐漸沒落,火車由極盛時期的一天5個班次,遞減到最少時期的一天1個班次,沿途停靠站也從19站減為5,所幸近年來懷古旅遊風潮日益興盛,具有懷古風情的奮起湖又興盛了起來。

 

阿里山公路通車後,林務局為了與公路競爭,首先於民國73年元月購進「阿里山號」高級列車,隨後實施一連串的改善措施,同年2月,率先開辦「999」夜行列車專案,希望以別緻的方式招徠遊客。

 

所謂「999」夜行列車,就是在每日凌晨0時,列車準時從嘉義站開出,遊客可在車上過夜,清晨時分抵達阿里山後,隨即轉往祝山欣賞日出。這種純粹為觀日出而設計的火車遊程,包括餐點及車票、入門票只需新台幣999

 

這項活動推出後,吸引許多遊客搭乘,尤其最受青年男女、新婚夫婦青睞。可惜的是,好景不常,這項活動僅舉辦了42個月,又因新鮮度不夠,加上虧損等原因而停辦

 

在「999」夜行列車炙手可熱之際,林務局又於民國7410月推出「森林浴之旅2日遊」活動,以一票玩到底的方式吸引遊客。遊客只要憑著一張車票,即可享受搭乘中興號特快車、夜宿車廂旅館、前往祝山觀日出、暢遊石猴眠月風景區等多項優惠

 

阿里山鐵道文化協會發起人麥正治表示,當年「森林浴之旅2日遊」活動,以一票涵蓋膳宿、旅遊的一貫方式,為遊客省去訂車票、訂旅館的種種麻煩,可說相當成功,然而「捧場」的人畢竟有限,這項活動最後又於民國799月宣告取消

 

就在「森林浴之旅2日遊」活動推出期間,林務局同時於民國755月實施「淡旺月票價」,但是旋即於同年11月取消。此後,又陸續於民國76年舉辦「蜜月旅行優待」等活動,不過鐵路就是難與公路匹敵,林務局試圖以各種方法挽回遊客,最後仍功敗垂成。

 

 

 

巍峨獨聳遇天災民營成敗豈自來

 

中央社 /  2009/07/31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

 

系列(5):民營篇(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

 

阿里山森林鐵路民營化後,可謂命途多舛,從未交接前的脫軌意外,到交接後颱風、超大豪雨肆虐、火燒車等意外,尤其去年10月路基滑落,至今尚未修復,令人質疑民營化的草率。

 

阿里山森林鐵路於去年617日 由民營公司接手後,就連續受到颱風侵襲而重創,先是去年7月中旬的卡玫基颱風肆虐,接著9月中旬辛樂克颱風來襲、9月下旬薔蜜颱風橫掃,使得阿里山森林鐵路災情擴大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去年1012日下午,阿里山鐵路23.3公里處的樟腦寮23號隧道口附近,又發生嚴重山坡滑動,有近70公尺的路基滑落百公尺下的山谷,只剩下一截鐵軌懸在半空中,令人怵目驚心。

 

民營化後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也因為這次天災而停駛,直到今年元月16日民營公司以接駁方式復駛,但遊客卻必須下車步行約500公尺山路,再搭另一列接駁火車上下山,只見遊客提著行李揮汗走在陡坡上,臉上絲毫看不到出遊的喜悅

 

遊客不免要問:「難道70公尺長的災害,要花一年來修復?」原來不是民營公司不修復,而是林務局與民營公司認知有差距;林務局認為路基下陷是天然災害造成,民營公司應該負擔兩成修復經費,但民營公司卻認為是下方野溪未整治才肇事,林務局應負擔全部經費。

 

由於雙方各執一詞,直到今年6月初鑑定報告出爐後,專家鑑定是天然災害,林務局應負擔八成經費,民營公司應負擔兩成。但是,如今災害現場尚未修復,這期間民眾搭車不便等事實,到底該誰負責?來自香港的楊姓旅客,對於能享受這「額外」的山色美景,表示值回票價。但是,對於來自桃園、現年74歲的 周 先生而言,爬這一段山路,可真是苦了他。只見他咕噥著:「早知道路況這麼差,我就不來了!」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南區分會主任委員、律師林瑞成表示,阿里山鐵路發生災害後,因民營業者與官方見解不一,導致修復工程延宕,受害的還是無辜的消費者,主管的交通機關應要求業者改善,而民營單位也應降低票價,作實質的補償,以改變社會觀感。

 

林瑞成指出,台灣的消費者一向居於弱勢,阿里山森林鐵路民營化後,消基會接獲許多投訴,台北總會也曾呼籲政府要注意鐵路安全問題,然而政府好像不當成一回事,令人遺憾。

 

他鼓勵消費者多方向政府單位反映,例如透過政府電子信箱,將自己的權益大聲講出來,讓政府重視阿里山鐵路民營化後的問題,而不是把燙手山芋丟出去就不管了。

 

林瑞成強調,阿里山鐵路民營化後所衍生的問題,消基會將持續追蹤,若政府仍不重視這個區塊,消基會不排除以舉辦公聽會方式,邀請學者專家體檢這條近百年的鐵道,還給消費者一個公平、安全的旅遊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