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4571A.jpg

當天的行程計畫是先到當地城市地標~花蓮火車站巡禮一番,然後途經台9線前往太魯閣遊客中心以迄天祥遊憩區!

大使飯店~花蓮火車站~花蓮港天宮~撒固兒部落】約6公里,平緩路線

一早在大使飯店享用商務早餐後踏上此行最精華的太魯閣段,一路上依循手機導航搜索著,但前往花蓮火車站的路似乎有點錯綜,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

2018年10月啟用的新「花蓮車站」,車站一樓穿堂有著設計感十足的木質迎賓傘造型樓柱,自穿堂長廊的遠端望向車站階梯,可見中央山脈的造型橫置盡頭,在穿堂地面上更有著的海洋鯨豚的圖騰,整體構圖真是多元漂亮! 據了解,在此間的商店街有十餘家飲食店家(註)進駐,至此一遊可順道在此補給也不錯!

【註】包括星巴克、頂呱呱、爭鮮、cama café、茶湯會、7-11、耕壽司等美食飲品外,還有阿美麻糬、曾記麻糬、杜倫先生等伴手禮店!

DSC_4365.jpg

商務旅館就是簡潔乾淨,經濟實用!

DSC_4367.jpg

對我來講簡易早餐中有肉燥飯是最大的給力項目!  ^^

DSC_4368.jpg

擺設簡約的用餐處所採光很棒,負責餐廳的阿姨一再叮嚀要多介紹人來住,免得他要失業了...

DSC_4370.jpg

用餐之間留意到對面有成片的日式舊房舍區

DSC_4377.jpg

補給好之後揮別滿意的下榻旅店

花東 D030.jpg

DSC_4381.jpg

繞道對面的日式房舍區瞧瞧,原來這裡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外圍,該園區的前身是百年花蓮舊酒廠,日治時期為民營的「宜蘭振拓株式會社花蓮港稻住工場」,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現在為臺灣五大文創園區之一,保留著一大片竹籬笆圍成的木造屋群相當吸睛,可惜無法入內參觀.

DSC_4398.JPG

循谷哥導航來到花蓮車站做城市地標巡禮!

DSC_4390.jpg

車站穿堂下的木質迎賓傘造型挺有特色!

DSC_4391.jpg

昂首望向屋頂德艦建築幾何之美!

DSC_4393.jpg

走過穿堂回看可見地面上可愛的鯨豚圖案

DSC_4399.jpg

火車站廣場的迴轉道邊上有著醒目的遊客服務中心

離開火車站後,頓時迷失接回台9線的方向,誤打誤撞地騎往花蓮「港天宮」與「撒固兒」部落 ,也算是計畫外的塞翁額外行程!

DSC_4401.jpg

花蓮火車站旁的中山公園入口(國聯一路)

DSC_4402.jpg

群山疊嶂之下,中山公園綠草如茵

DSC_4404.jpg

自國聯一路接上中山路不久途經花蓮慈濟醫院...

DSC_4405.jpg

這是事前沒規劃的景點~花蓮港天宮(天公廟),純粹是因宏偉而華麗的造型被吸引而進入的

【撒固兒部落~新城村~太魯閣遊客中心】約21公里,爬升74M,下坡17M.

然後西向續行中山路,在途經美崙溪抵達撒固兒部落(國福社區)後再北向接花蓮9號縣道,經北埔接回台9省道!

DSC_4418.jpg

【認識撒固兒部落】

相傳「撒固兒部落」是早年「撒奇萊雅六社」當中勢力量龐大的部落。

清治時代,部落族人們多種刺竹於居家區域外圍以為屏障,由於竹叢樣貌神似鳥窩而稱之為「竹窩宛」社。

1878年清軍入侵臺灣,為剿滅東部撒奇萊雅族部落,引爆達固部事件戰役,戰後族人流離四處,倖存族人藏身於阿美族展開隱姓埋名生活。

直到2007年撒奇萊雅族完成正名運動,並開始田調傳統歌舞、恢復男性年齡階級(八年為一階)及傳統的歲時祭儀。

撒固兒部落位於花蓮市國福社區,部落命名由來是因為當時部落種植許多茄冬樹,而茄冬樹族語是Sakur,因此命名為之「撒固兒」。

撒固兒部落的特色景點有撒固兒野菜市集、國福養生休閒園區、佐倉步道、撒固兒瀑布等。

對Sakur撒固兒(國福)部落淵源有興趣者請參考花蓮市公所(原住民)官網如下:

http://www.hualien.gov.tw/circulatedview.php?menu=2924&typeid=2924&circulated_id=6052

DSC_4410.jpg

騎經美崙溪(橋)之後抵達撒固兒Sakur部落(國信社區)

DSC_4408.jpg

DSC_4407.jpg

多少年以來,就一直是與山海共存的奇萊住民

DSC_4409.jpg

DSC_4414.jpg

DSC_4415.JPG

外來政體的入侵引起原本平靜恬淡平原的熊熊烈火...

DSC_4412.jpg

DSC_4413.jpg

經過幾番抗爭之後的隱姓埋名是為了保留血脈的必要舉措....

DSC_4416.jpg

DSC_4417.jpg

部落歷經歷史的對抗與遷徙圖存之後,再次昌盛繁衍與力爭上游

DSC_4420.jpg

撒固兒部落的活動廣場,場中的巨石鏤刻著 "風吹" "雨打" "土生" "火燒" "敬神" "勤奮" 自愛" "愛人" 等八大楬櫫宗旨!

【撒固兒部落附近的步道】

位於撒固兒部落(國福社區)附近的遊憩的去處有二(有免費停車場及公廁):

林佈局「佐倉步道」相關資訊: 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Trail/RT?typ=3&tr_id=155

(一)「撒固兒(瀑布)步道」,總長1350公尺,海拔100公尺,步道為環狀多遮蔭林道,無論從哪一邊開始走都可以抵達撒固兒瀑布,來回約1小時。 (地址:花蓮市佐倉街369號)。

(二)早期台泥採礦道路「佐倉步道」,民國92年(2003年)經林務局規劃為生態步道而納入「全國步道系統」。步道入口位於撒固兒步道的左上方向,步道總長3950公尺,海拔落差70~495m,來回約3~4小時,大部分是碎石路面,其間夾雜著類似產業道路的水泥路面,適合一般健行或越野登山車。

騎行在市區外圍的花蓮9號縣道上,難得一路上車少的悠閒,直到穿過北埔車站平交道再交回台9線!

撒固兒  太魯閣.jpg

DSC_4421.jpg

誤打誤撞的花蓮9號縣道之旅

DSC_4422.jpg

自沿山的9號縣道一路北上經過北埔車站前平交道

DSC_4424.jpg

橫越鐵道不久便來一輛調撥的機關車頭

DSC_4426.jpg

熱熱又累累卻有點亢奮的經過北埔部落

DSC_4430.jpg

DSC_4427.jpg

北上的路途中經過 "光隆博物館"   前(古老又斑駁)的蒸汽火車頭

近午時分的烈陽下,一路沉甸甸的騎在車輛鮮少的9道上,偶而錯身的轟轟然哈雷騎士不吝給予激勵的手勢,讓沉悶的過程多了些許趣味

過了三棧溪不久,在台9線旁的小7祥祐門市稍作休息補給後,便一路途經新城村挺進到第一目的地~太魯閣遊客中心!

DSC_4431.jpg

進入新城村之前攀越(鐵道)陸橋

DSC_4432.jpg

下陸橋之後抵達分道揚鑣的路口,往前台8或往左台9..?

DSC_4433.jpg

過台9路口不久經過亞泥花蓮廠,在開挖的坳地注水養魚的概念記憶猶新...

DSC_4434.jpg

此去太魯閣富世村是一路的鳳凰木,在晚一些時候來應該會是紅配綠的林蔭大道吧!

DSC_4435.jpg

簡單不過的圖文標示方式, 懂了吧!? 就新城村與翻車魚!

DSC_4436.jpg

一早從9號縣道的9K一路騎到省道台8線的188K

DSC_4437.jpg

以往車水馬龍的中橫公路東側入口大道竟是如此的寂靜...

DSC_4438.jpg

秀林鄉富世國小,如果不是騎車經過還真的不會留意到耶!

DSC_4457.jpg

DSC_4439.jpg

夢想已久的中橫公路與太魯閣峽谷

DSC_4463.jpg

駐足(錦文)橋上東向眺望立霧溪出海口與橫互其上的太魯閣大橋

DSC_4465.jpg

(錦文)橋上西向眺望長春祠方向

【太魯閣遊客中心~溪畔~燕子口~太魯閣峽谷~九曲洞~天祥遊憩區】

里程約20.8公里,爬升1533M,下坡1118M

花東 D0312.jpg

花東行程的精華段,太魯閣遊客中心~天祥遊憩區

約午前11:40左右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疫情期間的遊客中心人數甚少,進入室內辦公場域亦須配戴口罩,本想在此休憩並享用午餐的,哪知在聽到前方不遠處(寧安橋附近)刻正實施通行管制中,並即將在12:00再次開放通行,當下立馬決定先趕路去了

DSC_4470.jpg

整個園區一片靜謐,鮮少遊客!

DSC_4471.jpg

DSC_4473.JPG

不管遊客多寡,既然來了就是要 HIGH 一下!

離開遊客中心後經過一道爬坡後便迎來長長的「砂卡礑隧道」,在神經緊繃地經過隧道後,緊鄰右側路旁就是砂卡礑(小錐麓)步道的入口,自此橫越砂卡礑溪繼續前行將再次穿越(「西拉岸」)隧道,出隧道口的左側岔路是前往長春祠的通聯道路,順道過去拍照留念一下,再回台8續行不久便遇上「寧安橋Ningan Bridge」附近的交通管制關卡,在長長的車陣中稍作等候便開始放行,運氣還是不錯的!

 

DSC_4482.jpg

自太魯閣遊客中心一出來先要上攀一段坡道,然後再經過長長的砂卡礑隧道

DSC_4481.jpg

出了砂卡礑隧道後(右側)路旁迎來砂卡礑步道的入口,自此進入可前往砂卡礑與小錐麓步道

DSC_4477.jpg

沿著砂卡礑溪而闢的砂卡礑步道

DSC_4480.jpg

在橋上望向砂卡礑溪與立霧溪匯流而去

DSC_4479.jpg

砂卡礑大橋上的石獅子表情各異饒富有趣,前方為西拉岸隧道

DSC_4484.jpg

西拉岸隧道的左側(對向車道旁)便是通往長春祠的道路

過了「寧安橋」後,立霧溪一路左右相伴,在不斷攀升的海拔間,壯闊的峋嶙峽谷、蓊鬱的山巒連峰與碧綠的淙淙流水….,無敵美景總驚艷於轉折間,醉心在柳疊嶂時,而不自覺地頻頻停佇與拍照!

一路愜意的山光水色倘佯間,永遠記得那迴轉而過的滿足與確幸

恬適寧謐的「溪畔」,千仞絕壁的「錐麓古道」,靈動活現的「燕子口」, 巍峨粗曠的「太魯閣峽谷」,柳暗花明的「九曲洞」,思古幽情的「慈母橋」,乃至古典雅致的「天祥遊憩區」...!

DSC_4491.jpg

寧安橋之前的交館制車陣綿延數百餘米

DSC_4493.jpg

長長車陣中單車就是能方便無礙的騎行 (前方左側即為長82公尺的寧安舊橋,是中橫開鑿之初所建,寬度僅容一輛車通過,在當時是台灣最長的單孔橋,朱紅的橋身在一片綠意中顯得特別醒目),穿過舊橋可參訪不動名王廟,可惜此行錯過了...

DSC_4494.jpg

經過就寧安橋明隧道段後兩岸溪谷逐漸變窄

DSC_4496.jpg

立霧溪旁的上山車輛先行,下山車隊等待中

DSC_4498.jpg

在乾涸的季節中,岩壁上的溪水侵蝕痕跡與岩層節理益發清楚

DSC_4501.jpg

自太魯閣遊客中心往天祥的路上就是一路緩坡夾雜著瞬間陡升坡,重裝上陡坡真夠喘的!!

DSC_4502.jpg

一路上的重複戲碼,過完一坡又來一坡....

DSC_4506.jpg

這些新建的鋼構橋樑應是近年新整建的,在年輕歲月的記憶中是沒殯項的

DSC_4508.jpg

前進白沙隧道

DSC_4512.jpg

白紗隧道後方的山道平緩地延伸而去

DSC_4513.jpg

行過鋼構橋後回望來時路

DSC_4514.jpg

在白紗隧道口望向乾涸的立霧溪上游...

DSC_4516.jpg

經過白紗隧道後在經過一段陡坡上到「溪畔」,在此有座小型水壩截住上游溪水

DSC_4517.jpg

水壩內的儲水呈漂亮的碧綠色

DSC_4518.jpg

整個水壩的水面就是療癒的色調

DSC_4524.jpg

一些裸岩與碧綠湖水展現了粗曠的典雅之美

DSC_4526.jpg

每當經過這些人工岩洞時都會不自覺地向當年辛苦開路的榮民致以無上的敬意

DSC_4528.jpg

抵達布洛灣之前的倚溪眺景,整條橫貫公路就是在立霧溪兩岸不斷迂迴前進著

DSC_4530.jpg

此番抵達布洛灣遊憩區,只是停歇拍照而過,或許下次可以入內到環流丘公園步道看看去...? (前方是 溪畔隧道)

DSC_4532.jpg

溪畔隧道內不論是路面或是照明設施都非常新穎

DSC_4533.jpg

出溪畔隧道口駐足回望東流的立霧溪與國內「深跨比最高」的「山月吊橋」(開放日期:預計2020年8月7日線上預約,8月12日下午開放首場體驗,未來每天總量管制800人參觀,可欣賞360度壯麗峽谷風光,感受深153公尺的立霧溪谷的震撼。)

DSC_4535.jpg

續行不久抵達燕子口人車分流路段

DSC_4536.jpg

錐麓古道的吊橋入口就在燕子口人車分流口右側

DSC_4539.jpg

往燕子口段裡面走可同時看到立霧溪上的錐麓吊橋(下)與山岳吊橋(上)

DSC_4545.jpg

歷經千萬年的激流切割造就著狹隘高聳的岩壁夾縫

DSC_4544.jpg

立霧溪在燕子口段已呈兩壁高聳的峽谷地形,乾季的水流相對嬌柔婉約

DSC_4549.jpg

燕子口步行段與立霧溪比鄰而行,從鑿通岩壁的車道可知當年工事之艱難與會車之風險

DSC_4553.jpg

出連貫的鑿壁穴道區後來到落石嚴重的警戒區段,落實的防護設施幾經損毀後改以鋼構方式承建

DSC_4555A.jpg

就在落石最嚴重的區段邊上卻也是景致最美的角度...(右中位置有長老側面像).

DSC_4556.jpg

在千萬年以柔克剛的歲月裡,堅硬的岩壁硬是被水流侵蝕出最忠實的條紋與本色

DSC_4559A.jpg

隨著立霧溪的淙淙綠水望去,橫貫公路亦趨亦伴地一路蜿蜒相隨 

DSC_4565A.jpg

一路戰戰兢兢地來到明隧道段,回望落石警戒區段(右中位置),心理壓力放鬆不少....

DSC_4571A.jpg

再往前走,整個峽谷地形更加高聳雄偉

DSC_4572.jpg

這血汗的千萬鑿斧洞穴痕跡正是今日得賞壯闊立霧峽谷的憑藉...

DSC_4575.jpg

今日的我只需愜意的輕鬆迴轉便得償這一路上的臨壑美景

DSC_4583.jpg

偶爾的路旁迎風小憩,總會遙想著前人曾有過的點滴鄉愁與無奈

DSC_4585.jpg

順著路走,一而再,再而三的蜿蜒路,總引人自省情愫,而益發感恩與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DSC_4588.jpg

峽谷沿道幾乎每個轉折的景緻眺點各有特色

DSC_4590.jpg

看來應該不只我覺得如此而已....

DSC_4596.jpg

DSC_4604.jpg

東進方向碰上 "流芳橋" 便是燕子口路段結束

DSC_4606.jpg

在流芳橋頭望遠處看,遠方蜿蜒錯落的通道串起一座座的涵洞

DSC_4609.jpg

沿著立霧溪岸的台8線坡道續行瞥見前方有座紅色鋼構橋樑

DSC_4612.jpg

DSC_4616.jpg

原來...  知名的慈母橋已經變成這模樣了

DSC_4614.jpg

在慈母橋頭望向立霧溪上游的視野...  真的漂亮喔!!

DSC_4618.jpg

行過慈母橋,回眸一望! 第一次經過此處竟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DSC_4622.jpg

經過慈母橋繼續前行不久便抵達綠水,曾經的綠水合流步道健行是永遠年輕的記憶

DSC_4623.jpg

過門步入的 "綠水地質館"

DSC_4643.jpg

拍照而過的 "綠水展示館" ...

DSC_4626.jpg

離開綠水不久便迎來 "天祥隧道",這意味著已經抵達目的地了

DSC_4629.jpg

出天祥隧道...   喔耶!!

DSC_4632.jpg

天祥的海拔標示(480公尺)會騙人的喔!  自太魯閣遊客中心至天祥累計爬升海拔約1533公尺(下坡1118公尺)

DSC_4631.jpg

緊鄰天祥隧道邊上,立霧溪對岸的山頭上有著寺廟與高塔,景緻優美!

DSC_4634.jpg

普渡橋, 是天祥遊憩區台8線前往祥德寺雨天峯塔必經之路...

DSC_4633.jpg

循台8線往西向經過稚暉橋扁抵天祥遊憩區了

DSC_4635.jpg

呼呼... 終於抵達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了!  這上活動中心的坡有夠陡的啦!  簡直像中寮山的殺人坡依樣硬!!

DSC_4637.jpg

下到活動中心的入口叉路處(下方即為遊憩園區超商方向)

DSC_4638a.jpg

DSC_4639.jpg

在天祥小七超商外眺望遠方的稚暉橋與普渡橋一帶山景(遠方橫流者為立霧溪,左下方的匯流者為大沙溪)

是日午後2:40左右抵達天祥遊憩區,一鼓作氣地先上至青年活動中心拍照留念,然後再回到遊憩區內進行補給,不料區內絕多數店家都閉門歇業,只得前往超商進行簡易補給,不料當日恰巧碰上店員嚴重咳嗽,讓人在拘謹的口罩壓力下草草購物與補給了事!

約莫午後03:20左右步出超商門口時,山風疾勁,雲霧掩至,頗有天候驟變之勢,在考量負重騎乘能力、天候變數與中途補給撤退機制下,決定此行以天祥為折返點…

至於天祥至武嶺段的計畫則待下回再來吧!?

花東 D03123.jpg

DSC_4642.jpg

DSC_4641.jpg

所謂普渡橋是經過這座橋就能滌洗去塵世煩憂業障?

DSC_4644.jpg

DSC_4669.jpg

回到慈母橋,倚崖探視立霧溪谷與崖邊山道

DSC_4646.jpg

淙淙溪水永不歇,磐石岩壁變峽谷

DSC_4650.jpg

DSC_4651.jpg

在慈母橋入口處的路邊上有條小徑可順登慈母亭賞景,小徑路面鋪設板岩,雨天應留意濕滑,上道頂部則是鋪設水泥路面

DSC_4661.jpg

自小山頭上看慈母橋主體與涼亭相關位置

DSC_4655.jpg

DSC_4656.jpg

呵呵...  原來這幾步路也能撿顆三角點  ^^

DSC_4657.jpg

自慈母亭三角點處西眺立霧溪上游側(天祥方向)

DSC_4664.jpg

DSC_4662.jpg

DSC_4666.jpg

在慈母橋的北側山體崩壞嚴重,舊慈母橋應受此災害而損毀, 此時,山頭上方雲霧掩至,趕忙下山去....

DSC_4673.jpg

一路上上下下的回到寧安橋附近

DSC_4672.jpg

自寧安橋往長春祠方向看,可以想像在汛期溪水的威力竟可以是如此強大!

DSC_4677.jpg

立霧溪在山谷間的沖刷痕跡

DSC_4679.jpg

回到長春隧道前的長春祠的聯絡道路

DSC_4686.jpg

自寧班橋逼路平緩過來....

DSC_4680.jpg

自台8接入長春祠道路剛好是處立霧溪的大彎道

 

DSC_4688.jpg

溪流中富含各種礦物質,在溪水的氧化過程中呈現出各樣的色彩

DSC_4692.jpg

去程與返程都經過的的長春祠

DSC_4691.jpg

山腰上的禪光寺頗有遺世獨立的意境,有機會當專程來訪!

DSC_4695.jpg

這惱人的雲霧竟一路從山上追到山下來了....

DSC_4696.jpg

下山經長春橋剛好完成環狀此地區的繞行

午後03:40離開天祥,途經來時路至長春祠接「仙霞隧道」與台8線返程,在山雨中回到中橫東側入口牌坊,並在就近下榻富世村的「立霧客棧」旅館!

DSC_4709.jpg

回到中橫公路東側入口牌坊了,當真是一日往返行程,太魯閣峽谷真是太漂亮了!

DSC_4707.jpg

整個立霧溪沿岸與新城區感覺要變天的樣子...

DSC_4710.jpg

說著說著竟然就下起雨來了....

DSC_4716.jpg

太魯閣峽谷入山前的新城村應是人聲鼎沸的夜,當天竟是多數店家閉門的寂靜,找一家生意還不錯的店家(藍藍ˊ餐廳)試試,服務,菜色與價位都不錯,服部人員還會替客人評估份量,主動建議不要點太多,值得推薦!

DSC_4713.jpg

在店家建議下點了幾道菜,湯鮮味美!

DSC_4711A.jpg

在用餐桌旁的牆面上有幅相當傳神的原鄉畫作,超喜歡的!!

DSC_4701.jpg

返抵新城村後在雨中就近下榻 "立霧客棧旅社" 設施與服務還不錯,就是人少!

DSC_4725.jpg

DSC_4727.jpg

【感想註記】

是日行程由花蓮一路過來,雖然單趟里程僅約43公里但累計爬升量約為1500M,下坡1100M,再加上回程約爬升780公尺海拔,起落也是小有挑戰,倘改由新城車站附近或富世村開始騎往天祥,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從事深度的沿途美景遊賞,諸如: 砂卡礑(小錐麓)步道 / 長春祠步道 / 禪光寺 / 寧安橋 不動名王廟 / 綠水步道 / 岳王亭 / 天祥「祥德寺」與天峰塔步道等。

與您分享!

Martin Lin

arrow
arrow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