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七十多歲的攝護腺癌患者 顏 先生使用電腦刀治療,僅透過五次療程,每次療程約六十分鐘,連續進行五天療程後,不需住院,好像是到院健檢般簡單、容易,讓他也覺得讚嘆不已;尤其是 顏 先生療程結束迄今才短短三個多月時間,其 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攝護腺檢測標準)已從原來的5下降至0.3,可說是控制的相當好。
他現身說法指出,不疼痛、不出血、副作用小,是他選擇電腦刀的原因,尤其他年紀大了,傳統開刀手術會出血,又必須麻醉,他怕體力不堪負荷,雖然費用較高,但相較傳統手術後得請看護、住院等費用,換算下來其實費用差不多,很重要的是這項療法,對七十多歲 顏 先生的性生活影響不大。
運用電腦刀來治療,與傳統手術最大的差別,在於,電腦刀並非侵入性手術,只需植入四根5*0.8mm的金針來定位。而其原理是透過高效能電腦控制的機器人手臂,將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的打在腫瘤,過程中不僅沒有出血性問題,也不會疼痛,更不需要麻醉及住院,所以也不會有麻醉風險,尤其是其療程約三至五次,即可將目標腫瘤消滅掉,過程視腫瘤大小每次治療約六十分至九十分鐘,患者躺在電腦刀治療床上,接受電腦刀治療後,即可返家休息,將可減輕患者及家屬的負擔,也不會影響其生活作息。
電腦刀技術的精準也是傳統手術無法比擬的。其敏銳性可全程即時隨著患者呼吸,來監測腫瘤的位置,精準度極高,誤差值小於 0.1公分,是目前唯一可以執行全身動態的放射手術設備;尤其是其機械手臂具有六個可活動的關節, 將可透過1,560個角度來發射放射線,勢必可避開重要器官及敏感神經組織,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換言之,相對可大幅降低副作用之產生。
也因此,第四代電腦刀目前最常運用在治療,顱內腫瘤、脊椎腫瘤、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鼻咽癌、三叉神經痛、神經系統腫瘤、及腦部動靜脈畸形瘤。
早期,台灣男性對於攝護腺癌的資訊可說是少之又少,不過,在西方國家,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常見癌症,其中又最常發生於五十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台灣飲食西化的影響與診斷技術的進步,診斷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十年來死亡個案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已漸成為男性致死的癌症殺手之一。
早期攝護腺癌並沒有太多症狀, 往往是在例行檢查時發現PSA值升高後,進一步追查才發現,其症狀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也很類似而容易被忽略,包括頻尿、排尿困難、血尿、排尿疼痛,另還會造成性功能障礙、射精疼痛難耐、勃起困難等問題,若不即時根治,恐蔓延至鄰近器官或轉移到骨頭等遠端器官部位。
電腦刀中心主治醫師林奎利指出,過去治療攝護腺癌不外乎透過傳統手術切除攝護腺,或是以賀爾蒙或放射線治療(電療),前者患者大部分都會影響性功能、產生大小便失禁等副作用,後者復發性則較高,且仍有副作用及不適感,至於電腦刀治療是屬於”治癒性”的放射手術,它結合了傳統放射治療及開刀手術的優點,最重要的還可大幅降低副作用產生,是目前攝護腺癌患者的更佳選擇。
報導出處: http://www.chimei.org.tw/eboard/view.aspx?uid=2009090006&iclass=heroic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