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並不只是為了提高銷售量或是提升利潤而存在。它的存


在應該是為了被人們所需要、員工可以帶著驕傲工作並且能夠帶


給所有人幸福。


 


人為什麼要工作?


所謂的幸福,一是被愛,二是受人讚美,三是對他人有所貢獻


四是為人所需要


您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嗎?或許以下的文章可以給您些啟發。


祝大家平安喜樂^^


 


   一九五九年某一天,一名啟聰學校的老師來到當時位於東京都大田


區的日本理化學工業訪問。


她表示:「我是啟聰學校的教員,有一個冒昧的請求,不知道是不是


能請貴公司雇用我們學校今年即將畢業的孩子呢?我聽說大公司都有


雇用障礙者的特設名額,我衷心懇求貴公司能夠幫這個忙。」她請求


公司雇用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


  「即使不能給他們正職,能不能至少讓他們來實習體驗一下工作


呢?否則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懂得工作的喜悅。他們比我們正常人的


壽命要短得許多。」


  看著老師殷殷懇求,大山也動了惻隱之心,便答應「為期一週」的


時間,讓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子來公司實習。......


  兩名智能障礙的少女即將結束就業實習時,公司裡十幾名員工,全


部都來到大山社長面前。


  「那兩個孩子明天就結束實習了,大山先生,我們想請求您,雇用


她們為正式職員。如果她們有什麼不懂的,我們全部的人都願意做她


們的後援。拜託您雇用她們吧。」


  那兩個女孩從早到晚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打動了全體員工的心。 


 雖然只是貼標籤這樣簡單的工作,十點的休息時間、午休以及三點的


休息時間,她們的雙手都不曾停下來。她們每天認真地工作,直到有


人從背後拍拍她們說:「該午休了喔。」「該下班了喔。」


  工作的時候,女孩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


  誰都想有所貢獻 


  由於員工們的懇求,大山決定正式雇用這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如


果只雇其中一個,另一個就太可憐了,而且單獨一人進入職場也會不


安,兩個人多少還可以互相照應,因此他便決定兩個都雇用。


   此後,公司開始慢慢地雇用身障者,不過大山心裡還是有一件事情


怎麼也想不通。與其每天到公司上班,安養院的生活不是更無憂無


慮、快活得多嗎?


  有的時候他們不懂別人說什麼而犯錯的時候,如果對他們說:「你


們回安養院好了。」他們就會哭哭啼啼,一開始大山總是不懂他們為


甚麼會這樣。


  在一次參加法會時,大山對禪寺的師父聊起這件事,詢問師父的見


解。


  師父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啊。所謂的幸福,一是被愛,二是受


人讚美,三是對他人有所貢獻四是為人所需要。其中的第二受人


讚美、第三對他人有所貢獻、第四為人所需要,都是在安養院得不到


的。這三種幸福,必須藉著工作才能夠享有。」


  「四種幸福的其中三項,要工作才能得到實現,所以不管是怎樣的


身障者,還是會很想工作。光是在安養院或是家裡悠閒地過日子、看


電視並不見得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要工作才能體會。」


   對大山來說,工作不過是件普通的事,師父的話讓他驚訝不已。或


許大部分的人都忘了工作所帶來的幸福,反而是身障者讓他們又體會


到這一點。


  大約同時期,大山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大家暱稱為「河馬園長」的上


野動物園西山登志雄先生說道:「最近的動物都不會照顧自己的孩


子。我觀察了一陣子,好像是因為住在籠子裡,每天都有人餵食,他


們就漸漸失去養育孩子的本能了。」


  換句話說,這些動物忘了自己到底「為何而生存」的意思嗎?想


到這裡,大山終於恍然大悟。


  禪寺師父和西山園長的一番話,使大山了解到「人所謂的『生


存』,就是透過工作為人所需要,也透過工作,能夠自立更


生。」「那麼,公司不正是可以提供這種機會的場所嗎?這不就是


業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使命嗎?」


  就這樣,五十年來,日本理化學工業長期積極雇用身心障礙者。如


今,這家公司雇用身障者的比例約占全體員工的七成。


不是人力去配合程序,而是程序要配合人力


雇用身障者看來簡單,但公司起初也遭遇到許多困難。關於工作上的


細節,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起。 平常都是人力去配合生產線,但


是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全力發揮,大山根據每一個人的狀況,去調整


機器、工具以及零件。

「這些孩子有的是徒步走來公司上班,有時候也搭公車來,都會經過


有紅綠燈的道路。這麼看來,他們至少都具有辨識顏色的能力,就利


用這一點吧。」大山大概就是這樣來做判斷。

公司製造的產品是粉筆,有各種顏色,把生產線上的容器改以顏色區


分就可以了。此外,為了讓看不懂數字的人,不用看秤上顯示的重量


也能進行工作,事先做好所需份量的砝碼,教他們「藍色容器的材料


就用藍色的砝碼測量混合」,這樣就不會弄錯了。

至於機器要操作幾分鐘的問題,也是先量好所需時間,訂製沙漏,讓


作業員可以一目了然。「按下按鈕以後,把沙漏倒過來,等沙子全部


漏完,就把機器關掉。」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依照指示作業。


大山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人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慢慢地了解他們,


然後再依照他們個別的能力,去調整工作程序。


大山說,只要配合他們的能力去做調整,給予最適合的工作,就能讓


他們的能力發揮到最大極限,成果也絕對不輸正常人。就這樣不斷地


花心思調整工作程序,配合雇用智能障礙者,一轉眼就過了五十年。


當初曾經為了「能否一輩子照顧這個孩子」而煩惱該不該雇用身障者


的大山社長,現在已經貫徹自己的信念,充滿了自信,他臉上洋溢的


笑容只有辛苦走來的人才懂。

我拜訪過很多公司,日本理化學工業的一般員工,臉上的表情確實都


相當開朗。我不禁詢問社長:「為什麼你們的員工臉上都充滿了自信


呢?他們每個都充滿活力的樣子。」他對我說:「因為他們覺得自己


對社會也有所貢獻。我們雖然只是區區的中小企業,但是他們在這裡


工作,同時為弱勢者、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就是這樣的自負,大


大地提升了他們對工作的動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