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滿長的喔~


但值得您花點時間看看,


不要在倉促或心煩的時間看,


以免您錯失深入內心省思的情境與意願


Martin Lin


默默的行善,卻能改變人群的思想和生活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


。」
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


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


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


「安安」,
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
14
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


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全


民吃柳丁運動」;15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


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


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


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


科書。
21
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


的公益人生。
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


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


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


屋,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10坪 大的隔間,一台舊型


厚重電腦,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


角落; 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


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 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


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
「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
年,沈芯菱出生,
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


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台灣抵擋


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 1美元兌新台


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


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


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
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


度,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舊報紙啊。
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
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


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
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


距也開始擴大。
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


的差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 ,回答很嚴重的


率不到3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


演。」
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


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


為其中一員。
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


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


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


西,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


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


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


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


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


站,接受訂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


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


網站,提出證據。」
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


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


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


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


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


以試試。


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


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


費教學網」。
htt p://www.anan1.webnow.biz/main. htm
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 租了伺


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


館、書局找資料,每天都去瀏覽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


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
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


這個網站累積迄今已有2 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


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


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
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商業


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


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


含有她檢視自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


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
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


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


窮繼承貧窮?」

為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


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


而設立了窮人銀行。
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


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


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後量化調查


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


追求自我興趣加上幫助他人快樂。
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


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


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


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嗎?」
「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


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


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


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


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


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


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


的聲音被聽見!」




靜思語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若是有錢而無心,也無

獲得布施的喜悅和功德。
能看淡自己是般若,證得般若就能自在;太看重自己是執著,一有執


就會煩惱。
君子肚量大,能逆來順受,所以氣足而圓;小人脾氣大,常咄咄逼


人,最後氣盡而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汀林 的頭像
    馬汀林

    馬汀林 驛動山水 papago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