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海浪拍打聲與淡淡的魚腥味,

是經年往來哈馬星附近一貫熟悉的味道…,

 

 

曾經

多少次汲汲地趕往西子灣與柴山上去看夕照,

多幾回搭船過港到旗津去追風一番,

就是鮮少機會到旗後山上去走走

 

一個因緣際會的時段, 得以走近旗后山,

循著步道與指標緩步而上

 

那天….

天空陰陰的, 有些風,

走路會流汗, 不走路有點冷~!

區內的遊客不多, 倒也襯得周遭出奇的靜,

連球鞋踢中石頭的 "菠!菠~!" 聲音, 都在大老遠就聽得到

 

踽踽地走過相同的景點,

此番的感受卻大不同~!

或許是此番的時間較寬裕吧~!

 

也可說

因為周邊的環境比先前更美吧~!

或者說是, 古蹟相關解說更趨周詳完整!

令到訪者不僅有賞景的喜悅,

更有探索人文的驚奇~!

 

悠閒地在旗后炮台裡裡外外的繞著

旗津的海岸線、哨船頭、港區與85層樓等諸景,

就在一回眸、一傾頰間

唯一可惜的就是當天的天候不夠好,

那規劃周全而趕工中的步道與設施,

卻又令人期待著即將呈現的新風貌...

高雄真的很美, 是素顏的美~!!

Martin Lin (照片s by Martin Lin )

造訪旗後炮台可搭高雄捷運紅線至"哈馬星" 站之後, 搭乘公車或步行(約20分)

或租自行前往哨船頭搭渡輪(人車可一同上船)前往旗

出旗津哨船頭後沿右側路邊經海岸路~通山路~旗下巷抵達炮台&燈塔入口.

自入口處往左側上行是通往砲台的方向...

一路緩坡步行上來會微微冒汗喔~!!

, 亦可自通山路~文正巷~廟前路一巷右轉至海邊步道區

此步道區景緻優美但風大, 許多工事仍施工中...  旗後砲台就位於旗後山(圖左)的尾稜平台上


自海岸步道往內走進入樹林步道間...  (進入林間風勢瞬間變小)


可見到氣根茂密的榕樹旁有一道階梯, 由此上可接上自旗下巷入口上來的路

往砲台的路邊上有著早年的隧道式儲存空間, 樣子古樸而幽靜... 

往砲台的坡道邊上設有觀景台, 在此可欣賞迤邐的海岸線, 許多新規劃的工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站在此處嘗想像著前方如果是一幢幢現代化的摩天大樓, 那又與紐約何異~!??

一路長長的上坡道的盡頭是 "高雄漁業電台" (旗後山最南端建物)

 

有關旗后炮台的延伸瞭解參考資料:

 

【設置年代】: 清光緒元年 (1875)

【建築材料】:

旗后砲臺所用的紅磚來自廈門,鐵水泥(塞門德土)購自歐洲,其他材料如木樑柱及石灰,可能來自福建或打狗當地。

【源起】:

清末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於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上,依地形高度設置有三座砲台,其中最高處的「大坪頂砲台」,現埋入土堆,次高為「旗後砲台」,最低為哨船頭之「雄鎮北門」砲台,三個砲台互成犄角,結合成為一組防禦線。

雄鎮北門砲台位於燈塔的對岸(中山大學大門步道區前), 現已闢成觀景步道遊憩區,  可在此觀看夕陽與進出高雄港的大船~!!

砲臺的平面呈「目」字形,長向朝南北,短向朝東西,與旗后山之山勢走向一致。

砲臺之主要牆垣由三合土築成,依南北分成三區:


走過漁業電台之後, 左側的一道咕咾石長牆引人注目

就在咕咾石長牆的彼方便是古砲台(南面)的參觀入口處

步行至(南面)砲台區的另一端, 想像一下當年巨砲從低鞍處隆隆地發射著..

回到砲台入口處蹲望內部....

斑駁的遺跡上給了最好的學習素材, 而時間則是最佳的導師...

歲月的鑿痕處處, 或許假以時日都不復見了也說不定...

自砲台南側繞過西側, 整體結構與外形維護的不錯...

【北區為兵房】;

「旗後砲台」之正門為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八字牆,而門牆兩邊用磚砌的「囍」字,為其特色。包括主要營門、操場及兵房。主要入口朝東略偏南,門口有向外張開的八字牆,用紅磚斗砌而成。兩側門柱上砌「囍」字圖案,地面踏階亦用花式圖案鋪砌,形式精美。

大門上有額,題「□□天南」。門前臺階直下山腳,為先前的補給用道。

佇足北面的操場中, 冥想著多年前駐防的兵士在此間的操練與吆喝聲...

在操場的四周是一間間的兵房....

在大門邊上有著造型特殊的磚砌...  (是否軍事用途不得而知...)

砲台北面大門呈八字橋, 一塊塊的紅磚醒目而堅實地堆砌著..

好一個 "威鎮天南", 威鎮兩字硬是被砲彈給打掉了...

特殊的磚砌雙喜圖騰滿討喜的....

站在大門正下方, 好好瞭解一下古代的築城材料與工法 (大門既厚且沉...)

註:旗後砲台門額說明:
旗後砲台門額於乙未之役(1895年)遭日艦砲擊毀損,門額之「□□天南」
 
字,僅能從老照片中辨識「天南」二字,因此高雄市政府於1991年(民80年)進行修復時,「天南」二字參考老照片摹寫放大施作,「威震」二字以虛呈現。

 

【中區為指揮區】;

為較高的平臺,中央有一條溝漕形的通道貫穿南北,連繫南北二區。

指揮區位於操場與砲台區之間的高處, 正處於兩道紅磚架橋之兩端.

在指揮區裡, 右側(西面)可看防坡堤側的海域, 左側(東側)可以眺高雄港海域.

中間(指揮)區的紅磚橋下操場與砲台區互通, 以利兵員移動

這磚砌的階梯啊, 多少人踏過其間.... 

自砲台區觀看指揮區全景...

 

【南區為砲臺區】,其上安置四門6.5噸英製 阿姆斯壯 前膛砲。

砲座沿西牆(配炮一尊)、南牆(配砲二尊)、東牆(配砲一尊)三面佈置,下面為兵房及彈藥貯藏庫。

站在指揮區望向砲台區, 東向(一尊)與南向(兩尊)的砲台勉強入鏡

面向南方的兩座砲台(參觀入口位於左下方), 漁業電台的電塔高聳在前...

自西側砲台瞭望東側, 八十五層高樓杵於其後...

兵房內的構造仍維持著原貌...

兵房內的小木窗仍是以木卡榫嵌入木樑之中...

彈藥儲存間就緊臨著砲台基座邊上...  (西向砲台,遠處為中山大學, 柴山方向)

完整而清晰的砲台遺址若能架上砲胴與相關設施是否會更有味道...!??

1895年(光緒21年)乙未之役,1015日清晨655分,日艦「吉野」

號率「秋津州」等艦,於旗後外海砲擊,擊毀旗後砲台門額。

日治末期,大砲被拆走、熔毀,「旗後砲台」成為斷垣殘壁。

 

文字敘述參考資訊來源高雄市文化局官網:

http://heritage.khcc.gov.tw/home02.aspx?ID=$2900&IDK=2&EXEC=D&DATA=30

 

【景點相關位置與街道圖】

賞景導引地圖引用:

https://picasaweb.google.com/milton680224/AcxhJF#5077649270578474690

備註:園區免費參觀.

 

相關資料參考連結(高雄市文化局):

http://heritage.khcc.gov.tw/home02.aspx?ID=$2900&IDK=2&EXEC=D&DATA=30

高雄市旗津區公所:

http://cijin.kcg.gov.tw/historic_2.php

http://content.edu.tw/content/nerc/local/kaushoun/minchen/love/antiquity/anti_a/a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