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01.jpg

未命名02.jpg

未命名03.jpg

未命名04.jpg

未命名05.jpg

未命名06.jpg

未命名07.jpg

未命名08.jpg

未命名09.jpg

未命名10.jpg

未命名11.jpg

未命名12.jpg

未命名13.jpg

早期,台灣的登山風氣不盛,當時的省山岳會也就是現在的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前身,為了鼓勵民眾登山,希望設定具體的目標,激勵大家往高山邁進,於是在民國 55年成立了「五岳俱樂部」,仿照中國古代有名的五嶽,選定了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與大霸尖山,定名為台灣五岳。
成立了四年左右,因攀登的岳友侷限在五岳三尖,使的高山攀登遭遇到瓶頸階段,於是由當時的「四大天王」之一的 林文安 先生發起,偕同「校長」 蔡景璋 先生、「孤鷹」刑天正先生、「老山羊」丁同三等前輩,數度的磋商斟酌,才選定目前的100座台灣高山,定名為「台灣百岳」,並於61125於羊頭山巔,宣佈正式成立百岳俱樂部。
當年,因測量技術未臻完備,加上所測得的成果資料、繪置的地形圖的管制,使的當時登山一律都是使用稜脈圖。稜脈圖是按照地形原圖的晒圖,計算山峰的標高與其間地形的落差,與凹凸地性線所繪製的,因此精確度的誤差在所難免,更不及現代的定位測量成果了。
中華山岳的版本有民國57年(軍用版)、76年(內政部經建版)測量結果的對照,因此你才會有如此一問。新竹山岳是採用76年經建版資料。
百岳的資料、排名要看是哪一個登山會或山岳會所認定的標準,岳界仍是採用「四大天王」所選定的版本,以表尊敬與緬懷。 轉錄自繽紛旅遊網之巡山行者

 

 

 

145岳註解解釋如下

五岳峰:山形獨特明顯,展望極佳,可雄霸一方。
三尖峰:山形非常突出,兩側陡峭,頂端尖聳,有如鋼筆之尖。 
十峻峰:山形險峻,岩壁孤挺,坡度極陡,斷崖一瀉千里,目標名顯。
十崇峰:山高而大,有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
九嶂峰:山嶺頂平,橫亙如垣,密如籬藩,阻隔遠望視線如屏嶂者。
八秀峰:山容秀麗,坡度和緩,淺竹如茵,無巨石叢林者。
十潤峰:山容潤澤,山勢柔和,坡度緩和,不須爬岩者。
十翠峰:山色蒼翠,樹木蒼籠,箭竹高密,須穿梭在箭竹林叢。
十巖峰:山頂巨石磊磊,純為岩峰,須攀岩附壁才能登頂。
七峭峰:山勢峭拔,坡度陡急,多佈散石,多垂崖壁。
八銳峰: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
八瘦峰:山脊狹長,山腹瘦削,兩側多為崖壁或急坡。 
六易峰:山勢緩和,近貼山徑,容易順便登頂。
九平峰:山頂寬闊平坦,無大石巨木,淺草短竹柔美,步履可輕鬆。
九偏峰:位置偏僻,遠隔主脈,縱走主脊,無兼登之便,必須專訪。
六肩稜:鄰近高峰肩狀平坦稜,有基點,有山名,狀如平肩,削肩或稍起的突丘。
八小巒:山頂矮小,坡勢緩和,容易攀登,可順路兼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