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們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著產業謀略與爭戰,


何其有幸我們得以身處其間,


細細品味這產業間的合縱連橫與佈局謀略產業的赤壁之戰!!


他山之石...


Martin Lin


------------------------------------------------------------------------------


*文/黃傑若


6月鴻海(2317)的股東會上,董事長郭台銘雖然先因股價表現不佳,向股東道歉,但也極力保證,鴻海絕對值得長期投資。郭台銘說,愈是不景氣,鴻海表現愈好。雖然從之前幾次景氣循環中,都看到鴻海逆勢成長,但是2009年面對的是1931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鴻海營收也還持續衰退著,郭董喊話說鴻海還要繼續成長,任誰都會對這種樂觀的說法打上問號的!


為了持續成長,鴻海開始跨入NB代工陣營,讓原來是鴻海大客戶的NB ODM(2382廣達、2324仁寶等)都感受到壓力倍增,仁寶總經理陳瑞聰2008年就警告過,如果鴻海要進來競爭,NB代工廠也會有反制之道。


2009年就傳出,「非」鴻海陣營的機殼廠,如可成(2474)、巨騰(9136),散熱模組廠如超眾(6230)、力致(3483),和多家連接器廠,如嘉澤(3533)、萬旭(6134)等,也都在NB大廠轉單之下受惠,2009年業績絲毫不受金融風暴影響,獲利持續成長。


一時之間,鴻海不但過去不敗傳奇褪色,還成了眾矢之的,被對手群起圍攻。但第4季起,台灣最擅長併購成長的鴻海又出招了,而且這次不出招則已,一出招就是招招凌厲,如郭台銘所說,不景氣下,客戶要專注品牌,生產代工會有更多商機,鴻海就接連拿下了索尼(SONY)北美LCD TV代工廠與戴爾(DELL)波蘭廠。


由於這類併購通常也綁著訂單,瑞信證券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鄭勝指出,鴻海打出購買品牌廠商的廠房順勢接單的策略,承接戴爾波蘭廠房與索尼墨西哥廠房,預期鴻海2010年的營收可望成長23%;再次重申「表現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171元。


除了買訂單,鴻海還要買核心競爭力,10月全球重量級科技領袖微軟總裁史蒂夫鮑摩造訪台灣,大談未來科技業重要的「一雲三螢」趨勢,其中一雲就是指現在熱門的雲端運算科技。而三螢一雲,對鴻海來說,雲端運算技術早就已經是囊中之物,併購了Sanmina後,就拿下IBM的伺服器訂單,在雲端運算的未來站穩了腳步……


現在的這場「防鴻之戰」,誰勝誰負?
日前郭台銘倒是給了一個新的詮釋,他說,「防鴻」也是一種拚經濟的方法,大家良性競爭就可以把餅做大,增強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不景氣鴻海版圖持續擴充
2003
6月在鴻海股東會後,郭台銘與記者談論產業趨勢時,首度提出了「電子五哥」的說法,在當時廣達還是科技一哥,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分居234名,郭台銘說,鴻海還只能排第5,不能跟這些大哥們相比。才短短幾年,鴻海不但超越了這些科技大廠,整個集團的營收甚至也突破了2兆元。



與旗下的鴻海大將們打造的鴻海傳奇,可能是當初靠著母親初永貞標會拿到的10萬元創業的郭台銘想也想不到的。如果只是靠著一個產品或自己公司的有限成長,以模具、零組件起家的鴻海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績,今天這些非系統產品也只占了鴻海1.5兆元營收不到500億元,鴻海絕大多數營收還是靠著代工組裝所賺得的。現在鴻海的產品橫跨3C(電腦、通訊與消費性電子),裡面絕大多數的產品又都是靠著併購所獲得。


幾乎每一次不景氣都是鴻海擴張的時期,分析師如是說。從2003年到2009年為止,鴻海本身總共進行了12個重大併購案,而併購對象從來不是當紅產業,反而是選擇已經成熟、主流的產品、技術,並且挑在景氣谷底來進行併購。因為這樣,才有便宜貨可以撿,而且鴻海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打大量的產品,快速又低成本的供應市場。


以鴻海旗下面板廠這次併購奇美電為例,群創給予奇美電換股比例折合約23元的股價,雖然有約22%的溢價,但如果換做一年前就算以2倍的價格,許文龍恐怕也不會願意出售,鴻海之所以願意出價高過對手友達(2409),郭台銘曾這樣形容過鴻海的併購目標,「我們要創造一加一大於三的效果。」


面對併購案最擔心的整合問題,如明基當年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就是因為整合不良而慘吞400餘億元的虧損,至今元氣仍尚未恢復,但鴻海就是有超強執行力,所以不怕出價高,還要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LCD TV代工 2010年先展現爆發力
4季鴻海一連串併購動作,被看好最快展現威力的就是LCD TV代工的業績。而最感到威脅的除了面板廠友達之外,就是師出同門同樣為宏碁(2353)體系的緯創(3231)了。


鴻海軍團快速征戰,先是與索尼共同發布訊息,宣布買下索尼位於墨西哥的電視組裝廠,接著就快速接收了待價而沽的奇美電,為2010年電視代工方面鞏固了料源,業界傳出,單是買下墨西哥廠,就將可為鴻海帶來每年400萬至500萬台的LCD TV代工訂單。


鴻海在LCD TV布局也超過2年,之前鴻海挖角友達副總盧博彥就是看好未來發展,由鴻海消費電子事業總經理戴正吳與盧博彥一同領軍,積極爭取索尼訂單,並在鴻海龍華廠為索尼架設了生產線,只是這幾年由於索尼釋單以緯創為主,所以2009年為止,鴻海接單量僅約50萬至100萬台,仍不算是一線LCD TV代工廠。


但是買下索尼代工廠後,鴻海2010年出貨量將不可同日而語,直接受到威脅的還不是目前龍頭冠捷,反而是索尼現在最大代工廠緯創,因為冠捷主要客戶以飛利浦為主。緯創董事長林憲銘過去相當得意與索尼合作密切,還曾開玩笑說,客戶(索尼)可以大幅降價,都是緯創的功勞。2009年緯創接單約280萬台,半數以上都是索尼訂單,鴻海切入索尼供應鏈後,緯創直接受到衝擊。


另外面板廠友達也感受到很大壓力,原來索尼與友達關係不差,除了與三星合作的面板廠,每年索尼都有保證的採購量外,友達就是索尼第二大面板供應商,現在鴻海一下子切入索尼,背後又有群創加上奇美電的新奇美面板生產線支援,友達的地位馬上受到威脅。


【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487期,請至各大連鎖書店/便利商店購買,或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汀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