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李文吉
骨折開刀,用來固定的鋼釘、鋼板(泛稱;目前用的都是合金材質),在骨折癒合後,要不要拿掉?
早期骨科教科書或老師都說:骨折癒合後,這些內固定金屬都應該取出。要拿掉,最大的理由是:這些金屬對身體而言,是不能吸收的「異物」;異物的存在,身體免疫力變差時,有潛在可能會變成感染的病灶。
有的鋼釘鋼板在骨折癒合後,會形成局部組織空間的擠壓或造成刺激,甚至使表皮、軟組織潰瘍;另外,有些情況,像鋼釘穿入關節腔,會妨礙關節活動、造成軟骨磨損,導致骨關節炎;而金屬在作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檢查時,會干擾影像等。
以上都是存留鋼釘鋼板可能有的不良後果,因此把鋼釘鋼板拿掉,邏輯上,好像蓋好房子就把鷹架拆除一樣,看似很自然的事。
但「拿掉」也意味著還要再開一次刀,病人必須再面對麻醉與手術風險,也須再付出醫療成本。那麼,鋼釘鋼板是不是一定要拿呢?
2008年瑞士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一項對65個國家、1199骨科醫師的大規模調查報告指出,60%受訪的骨科醫師不認為存留的鋼釘、鋼板會有不良副作用,不認為需要取出。
取出,除了上述適應症,多半是應病人要求。通常拿鋼釘、鋼板,比把它們釘上去容易;但你用甚麼工具釘上去,你就要用甚麼工具才拿得下來!共通相容的工具畢竟有限,往往少一隻合齒的螺絲起子,就會讓醫師功敗垂成。
台灣各家醫院用的內固定骨材甚麼廠牌都有,對跨院病人,醫師若沒弄清楚就貿然開刀,後果很可能就是下不了手術檯、狼狽不堪。
有些困難位置的鋼釘鋼板,要拿還要好好評估可能的風險或併發症,最糟糕的例子,如為了拿肱骨鋼板而傷了橈骨神經,造成永久性垂腕,就太得不償失了!調查報告也指出,拿鋼釘鋼板有12至40%的併發症,其中以神經損傷居多,恢復困難。鋼釘鋼板要拿,豈能不謹慎小心。
對民眾來說,除了有明確須拿掉的適應症之外,要不要拿,多聽聽醫師意見再作決定,這才是明智作法。(作者為內湖康寧醫院骨科主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