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將體育課拿來上數學嗎?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已經是錯誤的觀念, 2010年10月8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約翰.瑞提到慈濟演講,他分享美國高中的體育改革計畫、真實的案例,證實運動不只能鍛鍊體力,還能直接鍛鍊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他鼓勵學校應該增加體育時間,讓學習更有效率!
約翰.瑞提著有「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一書,出版兩年,全球已有十二種譯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體育教學中心,特別邀請他到學校演講,在演講中約翰.瑞提從科學實證理論和美國各地實例,闡述運動對大腦的改變,有效大幅增長學習、消除壓力與焦慮,讓情緒(EQ)及智慧(IQ)獲得長足的進步。
為何運動會對人有此改變呢?約翰.瑞提表示,最主要是因為運動可以使大腦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可以穩定情緒、增加幸福感、克制衝動、提升自尊心、增加注意力與警覺心等。運動,也可以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養因數」(BDNF)蛋白質的生成,以滋養腦細胞,刺激海馬回神經元的新生與連結。
BDNF「腦衍生神經滋養因數」可以修復大腦細胞,從老鼠的實驗中證明,持續運動的老鼠,會產生BDNF,包括憂鬱症,阿滋海默症的治療也都是BDNF的功效。約翰.瑞提醫師表示,實驗結果發現,憂鬱症者運動30-40分鐘以後,情況有立即的改善,運動就是最好的醫藥。
約翰.瑞提醫師從遠古時代分析,人類的祖先依賴狩獵生活,每天都有大量的運動量,而現在的人類主要是坐著工作,更需要安排運動來讓自己健康又快樂,尤其是犧牲體育時間更是不明智的作法。丹麥有一位科學家說服當地小學每天安排一堂體育課,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同學的缺席率減少百分之38,學業成績也進步許多。
美國部分中小學校改成在每天正式上課前,先讓學生去上一節體適能(fitness)的體育課。這不僅能使學生的身體更為健康,也能對學生的記憶、專注力與教室行為產生正面效果。如果是在體育課後,接著再讓他們上最難的學科(例如:數學),更能增進學習效果。此外,體育課也可以增進人際互動的社會技巧,減少校園暴力。
包括慈濟大學,東華大學等師生熱情參加,有觀眾提問,如何運動才能達到效果?約翰.瑞提表示,至少要做到30-40分的運動才有幫助。
約翰.瑞提很認同慈濟大學的體育教學,同學必需通過 10公里越野賽跑和游泳 50公尺才能畢業的門檻,也是哈佛大學一直在推動的。
約翰.瑞提分享,哈佛大學今年9月開始推動 21公里馬拉松計劃,也規定學生必需游泳 一英里 才能畢業。
約翰.瑞提表室,慈大對體育的重視相當先進,希望大家聽完演講後,都能鼓勵身邊的朋友動起來。
留言列表